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怎么综合应用?这篇文章说明白了!

发布时间: 2022-02-24 15:29:37



影像学检查时,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十分重要,目的是为了更敏感地发现病变、明确病变的范围、显示病变的特点、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正确评估病变的分期,以利于临床制订合理、有效的治疗方案。这种综合应用既包括X线检查、超声、CT和MRI这些不同成像技术间的综合应用,也包括每一成像技术中不同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。

本文以颅脑影像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例进行说明。

急性脑血管病

  1. 通常首先行平扫CT检查,确定颅内有无急性出血。

  2. 当发现急性出血时,根据出血部位、表现特征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,有可能确定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而明确诊断,也有可能疑为动脉瘤、脑血管畸形所导致的出血,此时需进一步行DSA检查或CTA、MRA检查,以明确出血的病因。

  3. 若CT检查未发现有急性颅内出血表现,则可能为超急性期脑梗死,在这种情况下,还需进一步行CT灌注检查或MRI检查,其中MRI检查时除常规序列外,尚应行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敏感的DWI序列。

综合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不仅可对神经系统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,还可对患者的疾病分期、治疗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的判断提供依据。

 CT平扫示右侧颞叶基底节区低密度影,伴点状高密度

 T1WI见稍低信号

T2WI见片状高信号影,中间见点状低信号影

 DWI见右侧颞叶基底节区片状高信号影,信号不均匀

SWI见右侧颞叶基底节区条状低信号影,中间不连续

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细小,分支减少


颅内出血

  1. 颅内出血患者通过普通CT平扫就可发现颅内出血情况,也能判断出血量的多少,是何种性质的出血。

  2. 如果是自发性颅内出血则需借助于CTA检查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瘤;如果是由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出血,可行DSA检查,明确动脉瘤的位置、大小、形状、再出血风险,并帮助决策进行DSA下动脉瘤栓塞治疗,还是开颅手术。

  3. 栓塞治疗后可通过DSA造影判断是否已封堵成功,后续治疗可通过CT平扫观察是否有再出血情况发生。

  4. 接受了脑内动脉瘤栓塞的患者,由于CT检查有较大的金属硬化伪影,随访则宜选择MRA检查,观察动脉瘤变化情况等。

如此通过CT平扫及时发现疾病,通过CTA检查找到疾病的原因,通过DSA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,通过MRA扫描可以达到随访目的,是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的优势,指导完成神经系统疾病诊疗、随访的常见工作流程。






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





CTA显示右侧大脑后

动脉P1段动脉瘤





 DSA确诊右侧大脑后

动脉P1段动脉瘤

急性脑梗死

  1.  通过MRI多模态检查,DWI可以发现梗死区域,梗死范围;MRA可以发现梗死的责任血管;PWI可以发现梗死区灌注情况,从而判断是否有溶栓的必要;SWI可判断颅内出血情况,从而帮助临床判断可否溶栓。

  2. 同时还可以通过颅内血管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判断是否有斑块存在,有助于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。

下图案例体现的MRI扫描中不同序列的不同作用,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各有价值,合理使用好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临床治疗大有裨益。

 CT示右额颞叶梗死

 DWI示右额颞叶大面积脑梗死

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

 颈部CTA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


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,较明确的是:

外伤患者首选CT检查,CT扫描速度快,密度分辨率高,对于判断骨折、出血等非常有效,除了在某些没有CT的医院可以考虑采用X线检查判断颅骨是否骨折外,一般不建议进行常规X线检查。

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,初选CT平扫,如怀疑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MRI检查,如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则行CTA、MRA及MR多模态检查(图1-5-5),如需要行动脉瘤栓塞或取栓治疗的可行DSA检查。

对于颅内感染性疾病首选MR检查,常规序列包括T1WI、T2WI、T2-FLAIR、DWI等,必要时行增强扫描。

对于颅内肿瘤病变,首选是MR平扫加增强扫描,部分肿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,还需行MRS、PWI、DTI等特殊序列扫描,当然对于部分存在MRI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只能考虑采用CT等检查技术。

对于部分癫痫患者,若常规CT、MR扫描均阴性者可考虑PET-MRI检查。此外,对于脱髓鞘病变和代谢性疾病MRI扫描序列中的T2-FLAIR、DWI和增强扫描可能会有特征表现,应考虑包含在检查手段范围内。

另外,对于某些特殊结构,如:海马、垂体、脑神经、颅内血管等,可进行专项的特殊扫描,否则不易得到明确的诊断。

资料来源:

《颅脑影像诊断学》(第3版)

主编:于春水  马林  张伟国